查看原文
其他

不毛之地、石油战争与走出去战略

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09-19

上周的时候跟球友们约了要写一个中东战争往事,来讲讲石油美元这个梗是咋来的,讲讲中东跟我们到底是个啥关系,作为本次石油战争必须了解的背景介绍之一。既然都是东亚模式,那么达者为先,日本的经历可以作参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今人而言枯燥的大部头书籍太难啃,也许你们还是适合看一看电视剧和小说。写《白色巨塔》的山崎丰子同样也写了一本《不毛地带》,讲的是昭和三大参谋之一的濑岛龙三,跟前者一样都被拍成了电视剧,也都是唐泽寿明主演。


大家喜欢看的地缘斗争、大国博弈、商战风云、走向全球一体化、开发1带1路等等,,,日本人作为亚洲的先行者,已经在前面摸过石头。


当年还在上中学就看过《白色巨塔》,后来又出《不毛地带》以后我专门查过,日语中的“不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毛、寸草不生;还有一个意思是:无成果、无成绩。在2009年,富士电视台将此书改编成电视剧,由唐泽寿明主演,主角壹岐正的原型是曾任大本营作战参谋的濑岛龙三。“壹岐”读作“いき”,有“生き”的意思。山崎丰子的“活着”(いき)写在人物的名字里。从壹岐正这个名字里面可以看到的是——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正しい”。


所以总体看小说立场偏左,是很反战的,是在反省甚至指责日本当局,跟山崎丰子活跃的年代背景有关。但是电视剧拍摄的时候已经是21世纪初,那会儿的日本已经开始向右翼迈进,所以大家观影的时候心里要有数,别被带偏了,最好还是看看原著小说。



当今世界,如果谈到商业、 管理等方面的时候, 总会涉及到“情报”、“策略”、“战术”、“战略” 等词汇,实际上这都是战争理论语汇的日常化应用。这看似平常的一面却揭示出一种深刻的道理:人类行为方式可能就是形式不同,其中蕴含的行为规律却是一样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转化为“模式” ,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构架,套用到战争中与套用到商业中,可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书中近幾商社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伊藤忠商社,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它家的“伊藤洋华堂”。伊藤忠商社是日本综合商社中第一家中日友好商社在1972年中国经济最脆弱的年份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小说的结尾处的那段时期。正是因为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使得伊藤忠商社获得了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关于濑岛龙三,他是号称“昭和三大参谋”中的一位,英帕尔战役的策划者,与之齐名的是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和发动了诺门坎战役的辻政信。二战末期,濑岛龙三作为谈判代表前往苏联谈判日本投降事宜,随后被苏联方面扣押,同时被扣押的还有大批关东军俘虏。东京审判时,濑岛龙三拒绝指证天皇的罪行,于是被苏联惩罚在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



濑岛龙三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勤奋好学,考入不要钱也能念书的日本帝国陆军大学。从陆大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他进入了日本参谋本部,年轻的他一开始就能接触到类似《在确保战略政略要地武汉的同时,能够把武汉方面的兵力减少到什么程度?》这样的课题,逐渐养成了将课题组进行分组,将课题进行细分,分步展开研究的习惯。在日军进行太平洋战争,占据瓜岛时,濑岛龙三作为参谋的计算如下:如果再在瓜岛耗下去,起码还会损失 62万吨运输能力,而没有了这 62 万吨运输,1943年的钢铁产量会只有200万吨——战争无法进行。他的结论促成了日军从瓜岛的撤退。


日后在决策日本本土作战的时候, 当很多人都在意气用事要求同归于尽的时候,濑岛龙三依然精确地计算并得出结论:本土作战必败,不如投降。他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常常会考虑到实际影响战争力的因素, 比如当时美国年产汽车的数量与日本年产汽车的数量,因为这意味着制造能力的差异,而制造力才是根本。他指出:日本军人当时信奉的“武士道”精神,战胜不了钢铁。


濑岛龙三作为战犯在西伯利亚度过了11年的苦寒,身边的战友大多没能活下来。1956年,体重不到100斤,只剩下一半牙齿,44岁的濑岛龙三被释放回国。8月19日早晨,日本红十字会租用的“兴安丸”号进入了京都的舞鹤港。被释放的西伯利亚拘留日本战俘的最后梯队回到了日本。



44岁的濑岛龙三,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问题。应该说像濑岛龙三这样不知道社会,只知道军队,只会打仗的人,回日本以后应该进自卫队才对。从自卫队的前身警察预备队的时候开始,对于旧军人的采用有两条内部规定,一条是在西伯利亚集中营中被洗了脑,赤化了的人不能用,再有就是战争中臭名昭著的人不能用。濑岛龙三和这两条倒没有抵触,但是年纪略为大了一点,更重要的是女儿坚决反对他进自卫队。ps:日本当年的低级军官和士兵被赤化得非常厉害,回国就想“登上天皇岛”造反。


经同乡的关东防卫司令官,陆军中将本乡义夫的介绍,他选择了进入当时在大阪做纤维生意的中等规模商社“伊藤忠”。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介绍他进伊藤忠的是开战时的驻美大使,海军大将,当时担任JVC董事长的野村吉三郎的推荐。伊藤忠商事创业于1858年,当时正好百年历史,并且正处于一个极为重大的转型期。日本是个岛国,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要搞经济只有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几乎所有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是从纺织品开始的,因为相对来说纺织业需要的投资少,而吸收的劳力多。当时的伊藤忠商事是一个完全依赖于纺织业的商社,销售额的94%为纤维制品,剩余的6%为染料。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和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政治趋于稳定,纤维行业将面临严峻挑战,所以董事长找来了这么一位完全不懂商业,因此没有任何既定的条条框框,但却是组织指挥的行家里手的濑岛龙三来寻找一条企业转型的道路。他起步的等级是四级员工——在当时相当于女子高中毕业生的待遇。这位连什么是“利息”都不知道的职业军人就这样来到了商场。



濑岛龙三进伊藤忠的1958年正好是航空自卫队在进行从F-86F的战斗机改型。这可是几亿美元的大买卖,美国各大飞机制造商都联合日本大商社削尖了脑袋想承包这一买卖。当时的贩卖态势是洛克希德公司和三井物产联合,格鲁门(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Corporation,1994年被诺斯洛普兼并)联合伊藤忠,Convair(The Consolidated Vultee Aircraft Corporation,现在是通用动力公司的一部分)则和关谷产商一起展开了激烈的销售战。三井物产,三菱商事,日商岩井,这些都是老牌商社,可是几乎名不见经传的伊藤忠商事居然也敢往里边挤,他凭的是什么?就是濑岛龙三的人缘。


剧中原本已经决定不再从事任何与军事及防卫厅相关工作的他,以此为条件进入近畿商事工作,当时近畿商事正和东京商事就防卫厅购买战斗机定单进行竞争。近畿的战斗机是美国比较优秀的洛克希德F104,而东京商事的则在鲛岛辰三的工作下利用对官方长官的大肆贿赂,推销他们的Grant,同时压下更优秀的 F104资料使上面无人知晓。经过曲折的斗争,壹崎为公司赢得了防卫厅战斗机的采购合同,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在防卫厅的好友川又被迫自杀,壹崎萌生了辞职的年头,但是大门社长说服了他。


十几年后党濑岛龙三当上专务副社长以后,首先做出的一个决定就是退出军用飞机的销售市场。因为此时伊藤忠商事已经脱胎换骨,不需要去干那种刀尖上舔血的脏活了。这也是濑岛龙三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教训:决不能孤注一掷地冒险。他在回忆录里是这样评价“7.7事变”的:“决不应该扩大事态,不仅不应该扩大事态,而且应该认真和蒋政权谈判,即使放弃‘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在平津地区驻兵的权利也应该稳定满洲国”。


在经过3年考察之后,1961年濑岛龙三被任命为“业务部长”,这个“业务本部”其实不管具体业务,而主要是搞公司的长期规划,是社长直属的部门。董事会解释这一任命的原因是:


1、伊藤忠会做生意的人多的腐烂发臭,会做生意的人管不了公司,伊藤忠缺的就是组织人才。

2、当时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时期,也是伊藤忠商事百年一遇的机会,如何将把公司的组织结构尽快地转移到能够适应规模超大型,面向全世界的公司是伊藤忠最大的问题。军队是最大的组织,参谋本部的精英参谋们就掌管着这个组织,无论在战略决策上他们犯过多少错误,但在组织建设和管理上他们是不容置疑的专家。



濑岛龙三上任后第一个要求就是:请大家把自己最优秀的部下转让给我。遇到的第一件事即是:经济不景气,银行银根紧缩,董事会要业务本部提出方案。但濑岛龙三根本不懂业务,更不用说“银根紧缩”了。在大家急的抓耳挠腮怎样才能让菜鸟部长弄懂 “银根紧缩” 时, 濑岛龙三要求大家将之用战斗语汇重新复述现在的情况, 然后问他们“那意思是不是部队已经开打了,弹药补给不上,现在应该怎么办?”濑岛龙三随即答复大家:这太简单了, 首先停止进攻, 再统计各战线防守作战所需要的弹药,无法满足的战线就撤退下来, 同时命令后勤不计一切困难收集弹药往前线上运送。就这样,业务本部奋战一昼夜提出了解决方案,渡过了那次不景气。这与他当年建议从瓜岛撤退如出一辙。


为了将战略规划工作进行得更有效, 濑岛龙三将他在参谋部的所有做法都直接搬了过来:把业务本部的十几个人分成四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是假想董事会, 提出经营方针,作出预算,然后再把几个方案汇总做成一个方案上交给真的董事会。 


濑岛龙三根据日本战前行业发展的问题, 预测将来大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他发明了“重化学”名词,意思是机械和石油化工,把伊藤忠的业务重点放到了这两个行业上面。另一方面, 他在参谋本部的工作经验和结下的人脉关系,也使得伊藤忠商社后来在很多军方机械项目上得到了拓展机会。



70 年代中日贸易处于秘密状态,周恩来针对这一情况的四项原则,即要求日方不再与韩国和台湾有贸易往来。许多日方公司由于不肯放弃韩国和台湾的贸易而退出了中国市场,濑岛龙三却保留了对华贸易全部人马和装备,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长过三年, 在这三年中你们做好一切准备, 多研究中国,多交中国朋友, 多去中国, 找到有朝一日能够打败竞争对手的项目是最重要的。”果然 71 年中美关系解冻, 72 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濑岛龙三判断战争会以以色列的胜利很快结束,竞争对手公司则认为战争会长久地打下去最后以阿拉伯国家胜利告终。最后前者决定将各种物资在最高价时卖出,而后者则囤积居奇不断买入。六日后,战争结束,濑岛龙三的战略为公司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剧中最后一部分,日本开始有条件开放汽车行业,闻风而动的各大汽车厂商和资本开始暗流涌动,壹崎开始策划将福特引入到千代田汽车(有说是指马自达)的复兴中,此事尚未结束,壹崎又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次事业的冒险,动用巨大资源参与伊朗的油田开发,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大门社长一起归隐退休,剧终之时壹崎孤独地站在西伯利亚的雪原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主题曲《Tom Traubert’s Blues》响起,全剧终。


最后推一下讲这些昭和参谋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